正文

资本和权力都认为,舆情和争议是不好的东西,需要被平息。在媒体的宣传之下,我们已经默认,舆情和争议都是贬义词了。

可以认为舆情和争议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突,影响社会稳定。然而当我们放下成见,回归词语的本意,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思考。
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对舆情给出的解释是:“群众的看法和态度”,对争议或争论给出的解释是:“各执己见,互相辩论”。

群众有各自的看法和态度,并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辩论,这是无可厚非的,也是必然会发生的现象,甚至是文化和思想繁荣的表现。换个角度说,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不就是舆情和争议的另一种形式吗?

我认为,舆情和争议的背后,是民众对于事件真相的追求和内心情感的表达。对于一个尚未形成共识的公共事件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猜测、立场和感受,把它们表达出来,就形成了舆情和争议。

如果资本或权力怀着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它们,就能了解民众的需求,并改进产品和服务,或者调整政策。

如果资本或权力怀着对抗的态度去对待它们,就会感到恐惧,担心销量被影响,或者担心社会失去稳定。

现如今,资本和权力都试图站在民众之上,去管理民众的表达。然而这种想法是必然失败的。因为资本和权力本就脱胎于民众,并因为民众的支持而存在。它们试图对抗民众,就像一个人试图切断自己的腿一样,是荒唐的想法。

这就是每当看到公共关系分析文时,我都会产生厌恶感的原因。这个学科从诞生以来,一直就是被资本和权力不正当利用的学科,又怎么可能繁荣发展呢?

发布信息

本文初次发布于:2024 年 7 月 9 日,最后修改于:2025 年 8 月 13 日。

文章链接:

Rosa Thomas Chen 的博客